琼海市中医院外一科团队联合麻醉团队成功救治一名81岁胆囊坏疽患者

日期: 2023-06-12   浏览: 4051

2023年5月7日,琼海市中医院外一科陈泽冠住院医生在值班时,急诊收治一位81岁患者,患者急性右上腹痛,伴有畏寒发热、 Murphy 征阳性。陈医生立即安排抽血和上腹部CT检查。检查发现患者胆囊肿大,胆囊璧增厚,有结石,渗出累及肝周,胰腺,右肾等。

接到陈医生联系后,二线林中满副主任医师赶来细致了解情况,患者病情急重,急需手术治疗,可高龄患者能否承受得住手术带来的风险?该如何抉择?

另一边,陈医生将情况向三线外一科主任吴惠慈汇报,在得到建议急诊手术治疗答复后,陈医生和林医生第一时间向病人家属作详细解释,吴主任也立即赶到病房为病人家属解惑分忧“年纪大确实存在风险,但现在她胆囊已经坏疽,留着坏疽的胆囊危险更大,现在手术是最优的解决方法,我们需要争取手术时间,请相信我们!”。

家属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下的是一个名字,更是一份信任。

刻不容缓! “由我主刀,林中满医师为第一助手,毛润佳医师为第二助手,陈泽冠医师为第三助手,由麻醉科吴坤雷主任组织麻醉抢救团队。”吴主任当即指示,确定手术团队。

13d3aacb5ac640779fbd9da5abd7e282.jpg

麻醉科收到手术通知书后,第一时间确定麻醉人员方案,并做好抢救准备。吴坤雷主任提出选择术中挠动脉穿刺连续血压监测,以最大程度保障患者手术及麻醉安全。

e6e8975dbf1f49bc9008b9f28f38af72.jpg

选择穿刺挠动脉置管

cf9c88b004c347a7916ca90809137053.jpg

手术过程麻醉监测情况


手术紧张而有序。取右上腹切口打开患者肚子,可以看到肚子里已经有渗出的液体,坏死的胆囊跟网膜和周边组织黏连,切除掉坏死的胆囊,有效控制了副损伤,手术仅出血5ml。在外一科团队和麻醉科团队默契配合下,手术顺利结束,患者各项指标正常,后续康复只需在普通病房进行。患者术后恢复顺利,已脱离生命危险。术后第七天,伤口长势极好。

e977e4cba38f4e4cbf2b2c010347cba6.png

据统计,每年像阿婆这样胆囊出现坏疽的患者手术,我科大概有20余例。所以提醒平时有胆囊结石,胆囊炎发作过,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,尤其是高龄的老人要注意了,有右上腹痛,畏寒发热,黄疸的,需要警惕胆道疾病的急腹症。需要及时到普外科或者肝胆外科就诊。

科普时刻:

有创动脉血压连续监测

640.jpg

对于预计术中大出血、存在或可能出现血流不稳定须持续监测血压,术中须进行多次血气分析以及无法进行无创动脉压监测者,术中往往需要进行有创动脉压监测,而桡动脉由于位置表浅固定,成为最常选择的穿刺部位,此外,尺动脉、肱动脉、腋动脉、股动脉、足背动脉也可作为穿刺血管。

什么是胆囊坏疽?

1、病因

胆囊坏疽又称坏疽性胆囊炎。主要由于胆囊结石并胆囊炎反复发作,未及时有效治疗,造成胆道梗阻、感染和缺血,引起胆囊组织坏死,甚至胆囊穿孔。

2、病情进展急性胆囊炎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,约有10%~40%最终会发展成坏疽性胆囊炎。其中,急性坏疽性胆囊炎(Acute Gangrenous Choiecystitis,AGC)是急性胆囊炎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,多由单纯性胆囊炎、化脓性胆囊炎进展而来,此类型胆囊炎病情重、预后差。而又有部分胆囊炎病人起病迅速、病情进展快,自腹痛发作开始72小时内迅速演变为坏疽性胆囊炎,非手术治疗常无效,需早期及时手术干预。医生将这种情况称之为:急性进展迅速型坏疽性胆囊炎(Acute Progressive Gangrenous Cholecystitis,APGC)

3、治疗胆囊坏疽一旦明确诊断, 无论病程长短,都应及早行手术治疗。其一,避免出现其他器官穿孔以及脓毒血症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。胆囊坏疽,尤其伴穿孔者,是急性胆囊炎的严重并发症,胆囊穿孔导致的病死率为20%~36%。其二,早手术虽不能逆转胆囊坏疽的病理生理过程,但可以明显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。

“胆大”有危险,生命保障有我们!

640 (1).jpg

琼海市中医院外一科全家福